关于188金宝搏 产品中心
咨询热线:

0759-2277968

联系我们CONTACT

188金宝搏·(中国)官网入口
邮箱:yumiaoshengchan@126.com
手机: 18933806223
电话:0759-2277968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徐闻县东方二路121号

公司资讯

通威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188金宝搏入口经营评述

发布时间:2024-08-26 04:56 点击量:

  2022年,在俄乌冲突升级的背景下,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动荡,大国博弈冲击全球供应链,国际能源和粮食为核心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供给的结构性缺口推动主要经济体的通胀水平大幅攀升。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2022年世界平均消费物价指数增长达到8.8%,为21世纪以来的最高通胀水平。全球经济增速下降,复苏远不及预期。国内方面,虽然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但我国及时出台稳经济多项政策举措,继续保持了国内经济稳中向好态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3%,增速继续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光伏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饲料行业稳中有进。公司牢牢把握产业发展机遇,快速适应市场趋势变化,紧紧围绕“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经营方针,稳步开展各项经营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营业绩。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4.23亿元,同比增长119.6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7.26亿元,同比增长217.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65.47亿元,同比增长216.50%。全年公司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2.36%,截至年底资产负债率为49.57%,较去年底下降3.44个百分点。2022年,我国饲料行业在整体经济增长压力显著的背景下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全年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同比增长3%,其中猪饲料产量13,597.5万吨,同比增长4.0%;禽饲料产量12188金宝搏官方网站,136.3万吨,同比下降0.04%;水产饲料产量2,525.7万吨,同比增长10.2%。受国际局势和极端天气等影响,饲料原料成本显著上升,2022年玉米、豆粕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7.3%和31.9%。与之相对,国内部分地区阶段性经济活动减弱,消费拉动不足,导致终端养殖产品价格不及预期。饲料企业经营面临上下游的双重压力,头部企业凭借综合竞争优势有效抵御风险,而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则步履维艰。2022年公司整合饲料及相关产业链业务,正式成立通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进一步提升专业化运营水平,全员围绕“用户养殖效益最大化”,继续践行“质量方针”,深入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实现公司与客户的共赢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饲料及产业链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6.46亿元,同比增长28.69%,饲料总销量719.40万吨,同比增长30.42%,其中,畜禽饲料销量同比增长41.23%,水产饲料销量同比增长18.94%,均创公司历史新高。公司以“质量方针”为纲,全年重点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工作,成效突出,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获得客户高度认可。采购专业化,从源头确保饲料品质稳定,有效支撑养殖效果;技术专业化,通过“市场洞察、研发管理、产品设计、跟踪优化”闭环流程,将产品研发与用户需求相结合,实现养殖效益最大化;产品专业化,定期进行产品动态梳理,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产品质量稳定如一。2022年公司标准化工作聚焦“生产自动化、业务数字化、作业标准化”,推动饲料生产全面降本增效,并通过“标杆工厂”打造,进一步探索数字化生产与智能化管理的新模式。2022年,公司申请“饲料生产智能化管理系统”专利及与饲料生产相关的环保类专利24项,实现了膨化机一键启动管理,并输出了一套可复制和推广的饲料生产管理模式,为饲料行业生产操作少人化、无人化、生产成本降低与产品质量提升开辟新的途径。规模化聚焦产销两端同时发力,产能端通过持续改善单机效率、单班产量、推动班组建设实现降本增效,销售端通过大量主场营销和养殖比赛等创新模式协助产能释放,通过公司自主开发的“营销通”数字应用系统整合公司与客户供需情况,达到产销高度协同,年内已有多家子公司实现满产满销,公司全年产能利用率同比提升了5.40个百分点。饲料作为加工制造环节,原料成本占比90%以上,原料品质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养殖效果。报告期内,饲料原料价格受内外部宏观因素影响,延续上涨动能,波动幅度较大,饲料企业经营压力显著加剧,行业甚至出现部分使用劣质低价原料压缩成本的现象。在此背景下,公司坚守质量底线,坚持“原料稳定,质量如一”的采购战略,依靠长期打造的原料采购专业化团队和模式,紧密跟踪饲料原料行情,审慎研判采购时机,准确把握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对原料采购的影响,避免远期成本波动;执行成本滚动预算机制,聚焦核心品种提前进行采购布局,达到采购成本优化目标;持续强化品牌战略供应商合作,提升原料战略采购和工厂源头直采比例,实现主要原料战略供方采购量占比75%以上,地产原料直供率达94%,进一步巩固公司原料供应链竞争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供应商评价体系,采取合作前实地考察、合作中突击检查、合作后考核排名等供应商评价、监督、考核方式,严格防范原料质量风险,从源头保障饲料品质长期稳定和领先。报告期内,公司在聚焦饲料主营业务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在渔业领域的专业优势,围绕水产绿色产业链适度延伸,打造公司农牧业务新亮点。2022年公司食品业务利润高速增长,其中水产品出口业务敏锐洞察市场动态,抓住市场机遇,持续扩大产能规模,毛利水平显著提升,利润创历史新高;线下业务进一步加大门店开发,结合“寻鲜之旅”、“通威全鱼宴”等多种主题活动,进一步增强老客户粘性,实现新客户转化率新高;电商业务以“平台+社群”产业链直供模式,重点聚焦中高端消费群体,会员数量快速增长,经营效益成倍提升;通威鲜活鱼全力打造品质差异化竞争力,基地标准化建设现成效,产品质量稳定如一,年内新增盒马、朴朴等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合作,品牌影响力稳步增强。依托深厚的养殖技术积累与完整的产业链资源配套,报告期内公司战略性布局对虾养殖业务,通过聚焦打造零排放、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一体的对虾现代化养殖基地,配套产业链种苗、动保、饲料、设备支撑,致力于打造成活率更高、产品品质更佳、生产成本更低、绿色无污染的对虾产品,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高端的水产品消费需求,目前已在虾苗培育188金宝搏、循环水系统、智能养殖模式探索等多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并正式启动了年产1万吨对虾工厂化养殖项目,目前一期工程建设中,预计2023年内建成投产,成为工厂化对虾养殖的行业引领者。2022年在俄乌冲突刺激下,化石能源价格大幅上涨,能源危机迅速凸显,光伏发电的经济效益与能源安全保障作用显著提升,全球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据CPIA统计,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达到创纪录的230GW,同比增长35.3%。其中,中国光伏新增装机87.41GW,同比增长59.3%,稳居世界第一,欧盟紧跟其后,全年新增装机规模达到41.4GW,同比增长47%。产业链制造方面,2022年我国光伏行业再创佳绩。据CPIA统计,全年国内光伏制造端产值达到1.4万亿元,同比增长超95%,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63.7%、57.5%、60.7%、58.8%,产品出口总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同比增长80.3%,创历史新高。由于产业链各环节产能不平衡,供需矛盾依然存在,全年产品价格波动较大,但在终端需求的强劲支撑下,产业链价格仍呈现上涨态势。其中多晶硅由于产能缺口最大,价格同比上涨最为显著。与此同时,在行业供需错配、技术变迁及需求攀升等多重因素催化下,行业外企业大量跨界布局,行业内企业扩产或产业链延伸提速,市场竞争加剧。基于光伏行业未来发展预期和公司自身竞争力判断,报告期内公司发布了《关于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业务发展规划实施进展及后续规划的公告》,规划2024-2026年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累计产能规模将分别达到80-100万吨、130-150GW,并持续加强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市占率,形成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全球龙头地位。另一方面,公司顺应行业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的规模、成本、技术优势,2022年下半年开始在组件业务领域加大布局,持续为客户提供更先进、更优质、更低碳的光伏产品的同时,保障公司光伏业务的长期稳健发展。2022年,国内部分地区高温限电,产业技术更新迭代,行业产能加速扩张。面对以上挑战,公司光伏业务始终围绕安全生产、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开展工作,高效协同,降本增效,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公司是全球高纯晶硅龙头企业,产能规模、生产成本、产品质量行业领先。报告期内,公司高纯晶硅产能持续稳定运行,虽短期受高温限电等客观因素影响,但随着新项目的快速投产达产,全年实现高纯晶硅销量25.68万吨,同比增长138.41%。受俄乌冲突刺激能源转型加速,报告期内全球光伏终端装机需求超预期,高纯晶硅产品供不应求,价格同比上涨并维持高位,公司高纯晶硅盈利水平创历史新高,截至目前,公司已陆续收回所有在产产能的投资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夯实安全责任,将安全生产,稳定运行作为首要工作,在严格执行永祥《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围绕安全工作阶段性、季节性特点,进一步开展“百日安全活动”等多项安全专项治理工作,全面实施清单式巡检和排查,保障全年生产装置持续稳定运行,实现“零工伤、零事故、零误操作、零非停”四零目标。品效提升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通过开展全员合理化评比,以提案为导向,鼓励全员创新,及时兑现激励,有效提升和改善生产指标。全年单位硅耗、综合电耗、蒸汽消耗分别同比下降2.7%、10.7%、72%,产品质量进一步提升,单晶率持续稳定在99%以上,实现对下游主要N型料客户的长期稳定供货,全年N型料供货量同比大幅增长。2022年,在保障工程建设、生产运行安全的前提下,公司加速推进各项目产能释放及建设投产。其中内蒙古通威二期5万吨项目提前达产,并打破行业质量爬坡惯例,首批出炉产品即达到太阳能特级品标准。同时,公司稳步推进永祥能源科技一期12万吨项目建设,预计将于2023年三季度投产,届时公司高纯晶硅年产能将超过38万吨注1,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根据公司发展规划,报告期内公司相继公告了内蒙古通威硅能源20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及配套项目投资计划,新项目将应用“第八代永祥法”工艺,单体规模更大、单位投资更低、工艺水平更优、智能化程度更高,继续打造引领行业的精品工程。本着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2022年公司相继与隆基绿能601012)、云南宇泽、美科硅能源、青海高景、双良硅材料等硅片企业新增签订高纯晶硅长单购销合约,保障产品稳定销售;同时,与隆基绿能持续开展云南通威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股权合作,继续共建上下游协同发展、合作共赢战略合作关系。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在高纯晶硅环节的专业优势,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低碳的高纯晶硅产品,为行业发展贡献通威力量。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全面推进小尺寸产线升级改造、加速新项目投产建设,实现182mm及以上大尺寸PERC产能快速释放,有效匹配市场需求。基于产能规划,公司陆续投产通合项目、金堂二期以及眉山三期项目,目前总产能规模已超70GW,其中182mm及以上尺寸产能占比超过95%。报告期内实现销量47.98GW,同比增长37.35%。据InfoLinkConsuting公布数据,2022年公司太阳能电池出货量继续蝉联全球第一,并成为行业内首家累计出货量突破100GW的电池生产企业。同时,公司继续深挖降本增效潜力,通过工艺改善、图形优化、国产物料导入等措施,在顺应行业快速薄片化趋势的同时,实现PERC电池效率稳步提升与物料消耗持续下降,全年公司产品A级率、转换效率、碎片率、非硅成本等关键竞争力指标继续保持行业领先水平,PERC产品平均非硅成本同比再度下降13%。作为太阳能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高度重视电池技术的变化,持续加大科研投入,是业内最早一批投入GW级HJT和TOPCon技术中试线的企业,并重点围绕新技术的规模化量产进行研发攻关。报告期内,在TOPCon技术路线方面,基于自主研发成功的行业首条大尺寸PECVDPoy技术产线,公司全面推出TNC电池产品,并于2022年11月底投1因公司部分高纯晶硅项目填平补齐及设备升级改造,产能有所增加,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已超过26万吨。产了眉山9GWTNC电池项目,目前已满产发挥,产品平均转换效率25.5%,若叠加SE等技术,转换效率预计将提高至25.7%。年末公司还启动了彭山16GWTNC电池项目的建设工作,预计将于2023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届时公司TNC电池产能将达到25GW。在HJT技术路线上,公司已完成双面纳米晶技术开发,组件功率突破720W(210尺寸66片版型),建立了行业首条210半片铜互联中试线,在设备、工艺及材料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开发,目前栅线μm以下,效率较印刷工艺增益0.2%以上,良率达到95%,进一步向量产条件靠近。除上述技术路线外,公司还同步推进全背接触电池、钙钛矿/硅叠层电池等前沿技术方面的研发,均取得积极进展,其中钙钛矿/硅叠层实验室已于报告期内投入使用,小尺寸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实验室第三方认证效率达到27.19%。公司在光伏行业深耕多年,自进入太阳能电池行业即同步配套了部分组件产能,并在此基础上一直保持对组件技术的研发跟进和市场开拓,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报告期内,基于国家双碳目标要求,顺应行业一体化发展趋势,公司开始全面布局组件业务,打造更具竞争力的光伏产业结构,保障公司光伏业务的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对原合肥基地多晶电池车间技改,用时3个月即实现“8GW光伏智能工厂技改项目”产品顺利下线GW。得益于产业链上游的品质支撑以及优异的生产管控能力,公司产品良率、单线产出等核心生产指标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全面对标优秀同行产品标准及质量体系,以精益思想构建标准化管理体系,顺利通过了三标体系认证、IEC62941体系认证,并获得法国碳足迹认证、上榜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第一梯队(Tier1)名录等多项认证。公司组件产品定位于头部品牌,通过快速组建专业团队,全面开展品牌宣贯,充分发挥上游资源优势,助力全球渠道快速搭建。集中式市场依托可靠的产品品质、优秀的履约能力和强大的售后体系,斩获多个央国企发电集团订单;分布式市场通过与终端平台类公司合作,积极探索组件环节专业分工、协同发展的共赢模式;海外市场重点聚焦欧洲、亚太、南美等终端市场,利用各版型叠瓦、半片产品“矩阵”,满足海外客户对高效组件的差异化需求。目前公司已与中国机械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CorabS.A、PVOInternationa、Energy3000SoarGmbH等海外分销商及客户达成战略合作,实现海外市场渠道的快速布局。2022年公司组件销量7.94GW,同比增长226.06%,据InfoLinkConsuting数据,公司组件出货量已进入全球前十名。为保障组件产品质量领先,成本最优,报告期内,公司已陆续启动盐城、金堂、南通等组件项目,按照项目投资规划,预计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将达到80GW。新项目的建成投运将有力支撑公司组件业务的全球化开拓,为下游客户提供稳定、优质的光伏组件产品。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通过系统的成本管控和优质水面资源储备,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模式,促进产业协同发展,适度配套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科普等第三产业,形成一二三产有机融合的发展模式,打造契合新渔业、新能源、新乡村建设的“通威方案”,有效提升产业附加值。截至2022年末,公司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已达52座,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3.4GW,全年结算电量40.60亿度,实现碳减排309万吨。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扎实的技术积累,报告期内,公司创新推出大跨度、高净空、零挠度的柔性支架系统建设方案,为项目提供了更友好的渔业作业环境,实现更高的光伏发电效率,开辟了电量增发的新途径。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获得柔性支架系统建设方案相关技术专利37项,并网和在建的柔性项目超过12个,总规模超过960MW,其中公司外部项目2个,规模超过100MW。随着光伏产业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公司未来将持续通过运用高效组件、柔性支架、自动化施工等方式,不断提升“渔光一体”发展模式的经济性,继续按照“成规模”、“成集群”、“成效益”的开发原则,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持续促进渔业养殖转型,产出更多清洁能源,在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同时,助力我国绿色可持续发展。饲料行业为现代养殖业提供物质支撑,与动物产品安全稳定供应息息相关,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饲料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养殖业、农业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近年来,受养殖业生产减速与产业整合、资源环保约束增加、质量安全要求提高、市场竞争加剧等影响,饲料行业增速显著放缓,由以量为主的高速增长阶段逐步过渡到以质为主的整合提升阶段。据饲料工业协会数据计算,2000年至2010年,我国饲料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6.6%,2011年-2022年降至4.79%。报告期内,饲料行业主要呈现如下发展特点:2022年我国饲料工业总产值13,168.5亿元,同比增长7.6%,工业饲料总产量30,223.4万吨,同比增长3%,产量首次突破3亿吨,各饲料产品结构调整加速,行业创新步伐加快,总体发展稳中向好。在企业经营规模方面,2022年全国年产1000万吨饲料企业集团为6家,与2021年相当,年产100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36家,比2021年减少3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7.5%,比2021年减少2.2个百分点,企业经营规模有所调整,但龙头企业竞争力依然强劲。受地缘政治摩擦升级、通胀持续攀升、主产区减产等不利因素影响,2022年饲料主要原料供应紧张,价格进一步上涨,饲料企业面临较大的原料保供与成本管控挑战,部分企业甚至出现原料品质下降和供应中断的现象。同期,受区域阶段性经济活动减弱影响,终端市场餐饮消费低迷,批发市场交投氛围不佳,主要养殖品行情弱势,养殖效益在饲料成本上涨背景下持续减弱,养殖积极性低迷,更多的散养户退出养殖,饲料企业面临上下游两端压力,经营难度进一步增加。近年我国对饲料行业的质量安全与环境监管要求不断深化,行业也持续向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绿色化方向加速转型。2022年,我国相继发布实施了《十四五全国饲草产业发展规划》《2022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在技术研发实力、生物安全防控能力、质量管控能力等方面对饲料企业进一步提出更高要求。在此趋势下,运作规范、技术研发实力强、区域布局优势显著、标准化管控能力优异的企业更能适应政策要求并持续转型升级,而规范性不足的企业则面临较大的政策风险。光伏新能源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行业。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的主要发展方向,光伏新能源行业已成为实现全球能源转型与绿色发展的重要保障,拥有远超经济发展的行业增速与巨大的市场空间。中国光伏产业经历多年曲折发展,当前已基本摆脱对外依赖,形成了完整的具有全球显著竞争优势的产业链条,为我国可再生能源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22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GW、318GW、288.7GW,同比增长均超过55%,行业总产值突破1.4万亿元人民币,年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同时,截至2022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规模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首位,光伏累计装机规模也连续8年位居全球首位。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伴随着国内外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政策的持续落地,未来光伏行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报告期内,光伏产业呈现如下发展特点:长期以来,俄罗斯作为全球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出口国,向欧洲出口大量传统化石能源。2022年上半年,俄乌冲突爆发,推动全球石油、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并显著影响国际能源供应链,欧洲能源危机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以欧洲各国为代表的海外主要经济体加快推动可再生能源转型,全球光伏装机超预期,全年新增装机规模达230GW,同比增长35.3%。国内方面,在全年光伏产业链价格上涨,终端电站企业投资回报率同比下降的背景下,我国光伏新增装机依然实现同比增长59.3%,达到87.41GW,其中价格敏感度相对更低的分布式光伏更是实现超70%的同比增速。在发展远超整体经济平均增速的背景下,光伏行业在资本市场与产业市场均持续受到追捧。据CINNOResearch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光伏风电投资金额约为3.4万亿人民币。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新增上市光伏相关企业达15家,全年超过50家企业跨界布局分布式光伏、太阳能电池等光伏业务,其中约30家为A股上市公司。伴随着行业内外企业的加速扩产,产业链供给紧张的局面将逐步缓解。但与此同时,企业对优秀人才及优质土地、原材料、电力等资源的争夺将更为激烈,行业头部企业凭借垂直化布局、技术创新、品牌管理、人才资源等综合竞争优势继续巩固市场地位,而新进入者或将面临较大的经营不确定性与竞争压力。在终端装机需求持续超预期,行业发展进一步提速的背景下,虽然产业各环节投资规模与投资速度明显加快,新产能也持续释放,但受限于行业上游高纯晶硅环节项目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管理难度高,产能释放相对下游需求增长速度较慢,叠加报告期内行业部分产能计划外检修,四川等地高温限电等因素的影响,全年高纯晶硅环节供应依然紧张,高纯晶硅及下游产业链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并较长时间维持高位。降本增效是光伏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根据CPIA数据,2022年多晶硅生产平均综合电耗、蒸汽消耗分别降至60kwh/kg-Si、15kg/kg-Si,降本成果显著;硅片薄片化趋势不减,P型单晶硅片平均厚度155μm左右,较2021年下降15μm;太阳能电池方面,2022年依然处于技术路线切换阶段,各种技术路线平均转换效率不断刷新纪录,P型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3.2%,较2021年提高0.1个百分点,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5%,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达到24.6%,两者较2021年均有大幅提升,同期薄膜化电池、钙钛矿电池研发效率亦不断进步。专业化与一体化是光伏行业长期存在的两种发展模式,其中专业化专注于产业链部分环节,实现所在环节的显著竞争优势,一体化则进行全产业链布局,规避单环节的周期波动。2022年以来,在产业链供需矛盾持续凸显,部分环节市场波动较大,大量行业外部企业持续进入加剧单环节竞争的背景下,多家企业通过各种方式持续向上下游延伸布局,一体化趋势显著加强,而头部企业在显著的综合竞争优势上,进一步加大布局,呈现强者恒强的市场格局。在农业方面,公司主营业务为水产饲料、畜禽饲料等产品的研究、生产和销售,用以满足水产、畜禽动物养殖过程中的生长和营养所需。其中,水产饲料一直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也是公司农牧板块的主要利润来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80余家涉及饲料业务的分子公司,采取就地生产,建立周边销售覆盖的经营模式,为养殖户提供有效的技术、金融等配套服务。围绕饲料主营业务,公司还积极开展了包括育种、养殖、动保、食品加工与贸易等业务,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在新能源方面,公司以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等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主。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26万吨,太阳能电池年产能超过70GW,组件年产能14GW。在高纯晶硅业务方面,公司生产基地位于乐山、包头、保山,主要生产要素采取就近采购方式,产品客户主要为下游硅片企业。为保障产销长期稳定,近年来公司与下游硅片企业开展长单销售合作;太阳能电池业务方面,生产基地位于双流、金堂、眉山、合肥,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结合产线结构安排生产经营,产品直接销往下游组件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品质、成本优势,公司主要客户覆盖了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企业,长期保持行业领先水平;组件业务方面,公司2022年下半年加速组件业务布局,凭借多年来在技术、市场的积累,结合上游高纯晶硅和太阳能电池的协同优势,已建立富有竞争力的规模化组件业务体系,客户覆盖国内主要央国企发电集团及海外40余个国家与地区,预计2023年底产能规模将达到80GW。在综合应用端,公司聚焦规模化“渔光一体”基地的开发与建设,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生态养殖+绿色能源的“渔光一体”模式,加强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筛选优质水面资源,并以确保电力消纳为前提,探索新型水产养殖模式,不断推动“渔光一体”基地规模化、专业化、智能化发展,为公司、养殖户及其他合作方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农牧方面,公司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生产、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地区及越南、孟加拉、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其中,水产饲料作为公司核心产品,产销量多年来位居行业前列。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并先后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提名奖”等荣誉,报告期内,公司再度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等奖项,并主持和参与6项国家、行业饲料标准制订修订。凭借优质的产品和全面、高效的服务,公司品牌享誉行业和市场。光伏方面,公司已形成超26万吨高纯晶硅产能、超70GW太阳能电池产能以及14GW组件产能,产品成本、质量、效率世界领先,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重要参与者与推动者。截至目前,公司高纯晶硅产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一,2022年国内市占率超过30%。公司作为专业化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电池出货量自2017年以来已连续6年全球第一(InfoLinkConsuting统计),并于2022年二季度成为行业首家电池出货量累计超过100GW的企业。组件方面,公司多年来积累了一定的技术与市场基础,2022年下半年,公司快速推动组件业务规模化布局,全年公司出货量进入全球前十名。根据公司产能规划,预计2023年底公司高纯晶硅产能将超过38万吨,太阳能电池产能达到80-100GW,组件产能达到80GW,在各业务齐头并进,协同发展推动下,公司产业链优势不断巩固,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持续为全球碳中和贡献通威力量。公司一方面聚焦光伏新能源产业主要环节的技术创新和智能制造,推动零污染、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大规模应用;另一方面,公司致力于打造绿色、健康的水产品产业链,满足人们对于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力求在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为社会大众提供优质的产品,持续改善人类生活品质。基于上述战略定位,公司的长期发展目标为“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中短期发展规划为“打造和巩固全球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及水产饲料龙头地位”。公司奉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各业务板块组建了以领域专家为带头人的科研团队,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并应用于市场,持续为公司创造价值。公司技术中心是经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等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经过多年的建设与运行,技术中心建立了完善的科研创新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专门从事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良种培育与养殖、动物保健、自动化养殖设施工程、水产与畜禽产品加工等生物科技相关的研究和技术集成,通过将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技术中心下设有水产研究所、特种水产研究所、畜禽研究所、动物保健研究所、设施渔业工程研究所、水产工程中心、检测中心等科研机构,有效引导创新研究,明确创新目标,细化创新任务,保障创新成果。报告期内,技术中心继续扎实开展各类基础性、应用性及前瞻性研究工作,全面推进原料、配方、产品等关键要素专业化、标准化工作,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上均取得重要成果,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水产品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农牧板块累计申请专利971件,获得授权专利707件,并主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改共计6项。同时,公司联合申报的《花鲈精准营养研究及绿色高效人工配合饲料开发与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禁抗背景下防治猪病的中兽药物创制与应用》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长期以来,公司建立起了一支年轻化、高素质的科研技术创新团队,在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带领下不断夯实公司科研实力,持续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公司在光伏各业务板块科研体系基础上成立了光伏技术中心,拥有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四川永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分中心,组建了以行业专家为主的科研技术团队,统筹推进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的技术联合研发与集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光伏新能源制造板块申请专利2411件,获得授权专利1396件,并荣获中国科技产业化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2022年公司光伏技术中心重点开展太阳能电池、组件新技术、新产品(如TNC、THC)量产导入过程中的跨板块链接和技术攻关工作,深化与国内外大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加强对行业跨代技术、前沿技术(包括HBC、TBC、钙钛矿、叠层电池/组件、光伏+储能等技术)的跟进、研究和开发。高纯晶硅方面,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冷氢化、大型节能精馏、高效还原、尾气回收、三氯氢硅合成、反歧化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成果,各项单耗指标均处于行业先进水平。报告期内,产品单晶率超过99%,已实现N型料的批量供货。报告期末,永祥股份累计申请专利623件,获得授权专利423件。太阳能电池方面,公司在原子层沉积背钝化、选择性发射极工艺、双面电池、多主栅、TNC电池、THC电池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项技术成果,公司THC、TNC、TBC电池量产转换效率均位于行业领先水平。报告期末,太阳能累计申请专利1366件,获得授权专利744件。太阳能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重点突破了SMBB(超多主栅)技术壁垒,特别是在210mm大尺寸领域实现了行业首家SMBB组件产品的规模化量产。此外,在无主栅组件技术、无银化组件技术、长寿命组件技术、特殊场景组件产品等众多前沿组件领域,公司均有研发布局并取得了阶段性突破。报告期末,组件累计申请专利422件,获得授权专利229件。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业务遍布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年饲料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是全球领先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及重要的畜禽饲料生产企业。在原料采购、生产组织、市场拓展等方面具有集约化优势。目前公司已形成高纯晶硅年产能超26万吨,在建项目32万吨,并已规划两个新项目合计产能32万吨,单位投资强度和各项消耗指标不断降低,随着技术工艺的完善、产能规模的扩大,公司在建项目达产后,整体成本水平将进一步优化。太阳能电池方面,目前公司年产能规模已超过70GW,大尺寸产能占比超过95%,年内PERC产品平均非硅成本同比再度下降13%。后续随着彭山基地新建项目投产,公司规模效应将进一步加强,产品技术及尺寸结构将进一步优化,非硅成本优势将更为凸显。太阳能组件方面,报告期内公司组件各项指标已迅速攀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按照公司投资规划,预计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规模将达80GW,生产成本在产业链配套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将取得领先地位。公司自创立至今,通过不断的研发和改进,形成了能满足各种水产动物需要的系列配合饲料,经过多年市场验证,公司饲料品质及市场服务得到了养殖户的高度认可,已成为国内水产饲料行业标志性品牌之一。同时公司着力打造了知名鲜活鱼品牌—“通威鱼”,并在海南、四川等地建有水产、畜禽食品加工基地,严格按照HACCP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加工生产,实现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和追溯,有效提升产业链价值和竞争力。公司通过研究还原工艺自控技术、多相流技术、还原热能梯级利用、硼/磷/碳等除杂技术,不断提升晶硅产品质量,产品品质行业一流,单晶率超过99%,N型料已实现对下游客户的长期稳定供应。2022年,永祥股份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中国科技产业化科学技术一等奖”、“贡嘎培优企业”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省部级荣誉奖项。公司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良品率、碎片率、CTM值等多项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品质得到客户广泛认可,获得了国内外多项专业认证。2022年通威太阳能分别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2022年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四川省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四川省‘诚信示范企业’”等多项国家、省、行业奖项。组件业务方面,自报告期内公司加速布局组件业务以来,品牌力快速提升。2022年通威组件入选彭博新能源财经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第一梯队(Tier1)名录,Terra全系列组件产品获得法国权威认证机构Certisois授予的碳足迹证书。凭借高效、可靠的组件产品以及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力,公司已和国内大多数央国企发电集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深得客户认可与信任。公司在终端具有资源整合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渔光一体“创新发展模式,实现了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的绿色融合。在渔业方面,公司通过对水面的有效改造、渔业设施的合理应用、养殖模式的优化创新,引导水产养殖集约化、智能化、高效化发展。在光伏发电方面,公司坚持执行成本战略规划,通过设计优化和技术创新,不断降低光伏系统装机成本。“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融合打造集新渔业、新能源、新农村为一体的“三新”现代化产业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途径,形成了公司独特的竞争模式。有效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企业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追求卓越、奉献社会”是公司企业宗旨,“为了生活更美好”是公司企业愿景,为公司指明了存在的价值及目标;“诚、信、正、一”是公司的经营理念,即“诚”字当头、以“诚”相待,信用、信义为本,正当合法经营,事事争创一流;“三个决定”是公司重要管理思想,即“效率决定效益、细节决定成败、速度决定生死”,“用心工作、用智慧工作、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是员工行为准则。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企业文化倡导的精神元素与公司经营目标及日常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指导公司各业务板块、分子公司全面实行对标经营,不断深入推进精细化管理,持续推动各项业务高质量发展。我国饲料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于2011年起产量开始稳居全球第一,目前年饲料产量超过全球的1/5。自2011年以来,国内饲料产量年均增长率总体呈现逐步减缓态势,2022年全国饲料产量增长率仅为3%,饲料企业数量也从超过万家下降到2019年统计的仅5,000余家,行业整合提升明显。同时,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进一步修订、发布与实施,饲料企业安全质量、技术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要求也持续提高,行业已迈入稳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从市场空间来看,当前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肉类消费量仍然较低,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伴随着国内经济进一步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广大消费者对优质肉制品、蛋奶制品以及水产食品的需求将持续上升,饲料行业仍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饲料主要原料为玉米、大豆(豆粕)等,其中大豆以进口为主,预计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难以转变,饲用为主的玉米产需缺口也相对较大,是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风险点。近年来,在全球通货膨胀、地缘政治冲突影响下,粮食价格大幅上涨,饲料成本也随之持续增加,而着眼未来,极端天气、地缘冲突频发、跨国贸易摩擦不断,粮食价格或将长期处于高位,饲料企业成本压力难以缓解。自2018年以来,针对玉米和豆粕在配合饲料中的高比例,我国启动了饲料开源替代,坚持把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作为推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取得了良好效果。未来,配合减粮替代行动的低蛋白日粮和精准配方技术对饲料企业的研发、配方、生产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预计将进一步拉开饲料企业间差距。近年来,畜禽养殖规模化持续保持高增长态势,散养户面临较大的生物防疫、环保、养殖效益等压力,部分退出市场,规模化场及养殖集团市占率持续提升,水产养殖也在不断走向专业化、集约化,养殖业的发展变化对饲料企业规模、研发能力、生物防控等各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以公司为代表的饲料行业领军企业率先探索智能化工厂与数字化企业打造,未来将引领行业升级方向。与此同时,在总量增速放缓、养殖企业自配料发展加速、市场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行业头部企业依靠长期建立的渠道、品牌优势以及更强的资本、管理、研发、人才、规模实力,不断向下游养殖、屠宰、食品、贸易等环节扩张,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增强,而综合竞争实力较弱的中小企业在不断增加的环保治理、技术研发、市场竞争压力下,生存空间或将被持续挤压。当前及未来较长时间,全球大力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趋势具有确定性。光伏由于建设安装简易、场景适用广阔、安全经济高效等特点,已发展成为可再生能源的主力军,未来也将依靠技术持续进步、规模不断提升,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持续扩大市场空间,提高发展速度。与此同时,在碳排放逐渐成为影响商品进出口的重要因素以及全球大量国家为实现能源独立,摆脱能源依赖出台多项政策鼓励光伏发电投资、建设与应用的背景下,大力发展以光伏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关乎各国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选择。据IEA预测,2022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达到1500GW。到202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将超过煤炭,成为最大的装机能源形式,光伏行业具有广阔的未来发展空间。近几年光伏终端需求快速增长,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产业链扩产积极性高,叠加资本大量涌入,各环节产能加速扩张。根据InfoLinkConsulting数据,截至2022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件有效产能均已达500GW以上,同时各环节仍有大量扩产计划,预计2023年底各环节总产能均将超过800GW,行业将进入阶段性竞争加剧,部分环节集中度可能存在分化。与此同时,为降低自身上下游供销风险,巩固产业链竞争优势,部分企业加速向自身上下游环节延伸发展,行业垂直一体化趋势持续增强,也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研发能力、管理运营经验、人才资源储备,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在自身产能扩张过程中或将持续巩固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当前随着光伏产品的广泛应用,国内已经形成了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的发展局面,其中分布式增速尤为突出。在国家“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政策牵引下,未来受益于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加快推进及光伏企业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推动,国内分布式市场预计将继续维持高速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技术进步、规模经济、政策激励等带来光伏发电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光伏的应用场景也将愈发多元。截至目前,“光伏+”市场已衍生出包括与农业、工业、建筑、交通、通讯相结合的多种业态,为光伏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相关企业通过投资、收购、业务合作等方式参与到各应用场景的业务开发,实现业绩增长。但与此同时,不同的市场应用场景对光伏产品的需求也不尽相同,也对光伏企业针对性开发相应产品及对应的企业研发能力、技术储备、生产组织等各方面提出新的要求。随着PERC电池转换效率愈发接近其理论上限,各种新型电池技术蓬勃发展,转换效率与产能规模不断突破。截至2022年,P型单晶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23.2%,N型TOPCon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24.5%,异质结电池平均转换效率为24.6%,薄膜化电池、钙钛矿电池转换效率也在不断进步。但基于当前各种新型电池行业产能和投资规模以及终端度电成本水平判断,预计以TOPCon、HJT为代表的N型电池或将成为下一代主流电池技术路线,P型电池市占率或将逐步下降。光伏已成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核心优势产业之一,中国企业在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的全产业链均形成了绝对领先的优势,各环节全球市占率均超过70%。但从终端市场来看,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趋势的加快,海外市场空间与增速不断扩大,光伏海外制造本土化发展趋势凸显。同时,海外多国近年通过“贸易壁垒+扶持本土产业”方式扶持本土光伏制造产业,对国内光伏企业造成一定冲击。未来,中国光伏企业加速全球化发展,通过产品出口与海外投资并举持续提升市场份额或将成为新的发展方向。公司发展战略是打造世界级安全食品供应商和清洁能源运营商。利用公司在科研、品牌、综合运营等方面长期积累的综合实力及规模化优势,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坚持光伏新能源板块和农牧板块的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优化完善各自产业链,力争以内生和外延的投资方式并举,促进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公司“为了生活更美好”的愿景目标。饲料产业:坚持“质量方针”战略,聚焦饲料业务的专业化和规模化,通过海内外建厂、并购等外延式发展和内生式增长,实现产业稳定发展。以水产饲料业务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水产饲料的季节性周期,持续推进与大型养殖公司在畜禽料方面的配套加工合作模式,提升饲料业务规模和市场占有率。水产养殖:基于公司多年来积累的水产饲料资源优势(养殖资源、渠道资源),借助公司特有的“渔光一体”复合增效模式,大力发展“公司+农户”的水产养殖运营新方式,进一步探索和开发设施化、标准化渔业养殖,有计划地重点开展以虾为主的优质水产品、特种水产品的工厂化养殖,提升水产养殖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和环保标准,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化渔业转型升级,打造领先的全程可追溯安全水产品生产基地。水产品加工及贸易:加快推进水产品深加工与贸易业务,围绕“三鱼一虾”和“一品牌一平台一市场”的增长发展模式,打通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产业链条。公司的绿色安全食品标杆“通威鱼”已经在区域市场取得了高度认可,未来将逐步复制成功模式。同时,公司积极进行水产销售大数据布局,推动线上电商平台(全农惠电商平台)与线下水产批发市场(三联水产品批发市场)共同发展,打造水产品流通体系。发挥“通威鱼”品牌优势,在鲜活鱼产品市场开拓的基础上,聚焦“罗非鱼、乌鱼、叉尾鮰、盐田虾”等核心水产品运营,着力沿养殖—批发—零售—消费端路径拓展,实现养殖、生产、加工、贸易的全覆盖。公司已成为光伏行业领先的产品制造商之一,未来将进一步加强产业链优势,持续巩固各环节领先水平,加快推广“渔光一体”协同发展模式,向世界级清洁能源运营商迈进。在光伏制造领域,充分发挥公司领先的技术研发及成本管控能力,夯实公司在产品制造领域的龙头地位。持续巩固和提升公司高纯晶硅环节领先的规模、技术、成本优势,提升市场占有率,打造高纯晶硅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持续加强太阳能电池环节的研发、规模、管理优势,巩固公司领先的盈利能力与市场占有率,打造太阳能电池环节全球绝对领先地位;快速提升组件环节的产能规模与市场占有率,在国内外多个市场建立渠道与品牌优势,跻身全球组件企业前列。在光伏发电领域,坚定不移推广“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将公司的农业优势资源和光伏行业资源有机结合,形成立体的“渔光共生”经济,构筑饲料、安全水产品生产和绿色新能源开发为一体的经营模式,打造公司差异化核心竞争力。2023年公司将继续执行“聚势聚焦、执行到位、高效经营”的经营方针,持续巩固水产饲料、高纯晶硅、太阳能电池三大产业领先优势,同时大力发挥公司光伏各业务板块的协同优势,快速提升组件业务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占率,持续提升公司价值,提高股东回报。1、农牧产业:力争实现饲料、食品及相关产业链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2、光伏新能源产业:力争实现高纯晶硅业务出货30万吨,太阳能电池业务出货70GW(含自用),组件业务出货35GW;光伏发电业务新增投资建设“渔光一体”项目1GW。(1)主要原料价格波动风险。2022年受国际政治与经济局势动荡、主产区产量变化、汇率波动等多因素影响,饲料主要原料价格继续延续上涨动能。但从宏观看,欧美高通胀与高风险并存的局面不容乐观,制约商品上行空间,加大下行风险,从整体市场供应看,目前区域冲突有所缓和,巴西大豆与加拿大菜籽减产得到改善,预计饲料原料在供应端将持续恢复,而需求端略显疲软,致农产品价格有回落趋势。鉴于当前我国主要饲料原料进口依存度较高的状况仍难以改变,进口原料价格波动或将加大饲料企业经营压力。风险应对措施:公司拥有专业的采购团队,通过紧密跟踪原料行情变化,审慎研判采购时机,坚持远期、中期、近期采购原则,合理控制原料库存,有效避免生产成本的大幅波动;着力打造行情自助分析平台、采购执行自助分析平台、管理驾驶舱4.0、供应商数据直连等数据化系统,为采购团队高效、精准决策保驾护航;同技术、品管联动,积极布局品质好,有性价比优势、供应渠道稳定的替代性原料;坚持固化原料战略采购,确保原料供应稳定与质量如一;加大优秀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持续提升公司采购团队专业化能力。(2)市场需求波动风险。饲料销售与养殖活动息息相关,自然灾害、气温反常、病害传播、政策调整等均会对养殖活动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出现阶段性或区域性需求波动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动物病害情况的跟踪监测,积极引导养殖户做好风险防范与应对,及时帮助养殖户恢复正常生产;通过研发增强动物免疫力产品,推广科学标准养殖模式,协助构建高标准生物安全防疫体系等途径,提升养殖效益,增强客户粘性;公司具备丰富的产品种类,且分子公司集中于主要养殖区域且布局合理,能有效应对局部地区天气异常及自然灾害的风险。(3)政策应对风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关于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优化的指导意见》等政策实施后,各地纷纷设立禁养区与限养区,并进一步加强养殖环保监督与处罚力度,养殖门槛显著提升,不符合环保标准的散养户加速退出。此外,我国全面启动养殖业减抗、替抗、无抗行动,叠加各地大力鼓励规模化养殖场发展,养殖行业正加速向无抗化、绿色化、规模化、智能化转型,这对饲料企业的研发、生产与经营均提出更高要求。若企业不能及时适应政策要求,将存在经营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公司以“质量方针”为纲领,依托强大的技术研发、原料采购体系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能力,向客户提供高性价比饲料产品,实现规模化养殖场的快速开发,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公司积极帮助有经营实力的散养户建立符合环保标准与疫病防控要求的规模化养殖场,促进客户的顺利转型;公司坚决生产无抗饲料,并通过不断优化产品配方、改善生产工艺、提炼养殖模式来提升客户养殖效益,同时有效满足养殖绿色化需求,实现销量的快速增长。(4)汇率风险。汇率受各国经济发展情况,财政货币政策、国际贸易局势,地缘政治环境等多因素综合影响,近年来全球经济与政治局势持续动荡,汇率波动风险有所加剧。随着公司国际原料贸易需求的增加以及海外饲料业务规模的扩大,人民币汇率频繁的双向波动将对公司经营产生较为明显影响。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密切跟踪主要结算币种国家的经济政治情况与政策动态变化,评判选择更有利的结算币种与方式;积极引进与培养专业性人才,进一步加强对外汇市场的研究和预测能力,加强进出口业务管理,采取灵活运用远期结售汇、掉期和外汇期权等方式有效化解汇率风险。(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地缘政治冲突事件频繁发生,未来仍可能会出现类似不可抗力事件,给饲料企业的经营带来一定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采取必要措施积极应对相关事件对采购、生产、销售等经营造成的不利影响。(1)产业链稳定性风险。光伏产业链覆盖多个生产环节,各环节涉及多种原辅材料,各材料的扩产周期存在差异,近年来行业需求快速增长,产业链错配矛盾交替进行,过程中多晶硅、胶膜、玻璃、石英砂等材料均出现不同程度供应紧张,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给企业供应链管理造成压力。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跟踪、研判原辅料供需情况变化,做到高效决策,及时储备,同时进一步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战略合作,采取股权合作、长单保供等多种方式来保障供应链安全。(2)政策风险。为积极实施气候治理,推动能源转型,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各国均大力支持光伏应用市场发展,部分国家对光伏发电仍采取补贴等激励政策,若相关补贴、激励退坡或取消,不排除对装机需求会造成影响。中国光伏电站项目用地、市场化交易等多方面政策,可能导致电站用地需求保障难度较大、交易电价存在不确定性等问题,或将对“渔光一体”电站经营收益造成影响。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紧密跟踪相关政策变化,持续推进产品降本,提升产品竞争力,保持公司竞争优势地位;持续推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绿证、绿电交易,保障公司经营收益。(3)技术迭代风险。新电池技术不断发展,转换效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2022年TOPCon、HJT等新一代晶硅电池技术再次取得技术突破,与此同时薄膜、钙钛矿等非晶硅技术也同步发展。基于技术更成熟、稳定性更优异且市占率绝对领先等优势,晶硅电池产品仍将是未来较长时间的主流,各企业加速新电池技术产能扩张,也将进一步促进上游环节技术升级,如公司无法持续跟进前沿技术研发,应对行业变化,可能造成公司竞争力的减弱。风险应对措施:公司积极开展下一代量产主流技术路线的中试与转化,基于TOPCon电池技术的性价比优势,公司已投产9GWTNC产线GWTNC产线年投产。同时,公司HJT电池技术降本增效亦取得诸多关键性进展,并同步保持对全背接触、钙钛矿叠层电池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确保公司技术领先性。公司在高纯晶硅环节继续提升高品质N型料供应比例,持续推进降本进程,巩固企业核心竞争力。(4)国际贸易风险。当前,光伏应用市场蓬勃发展,装机规模快速上升,部分国家基于能源安全及制造业回流考虑,决定加大对本土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同时针对中国光伏产品设置进口壁垒,未来不排除此类事件仍会继续发生,继而对我国光伏产业造成一定影响。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持续关注国际贸易情况,研究制定针对有关国家贸易壁垒的应对策略,同时持续巩固公司产品规模、技术、成本等核心竞争力,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提供更高效服务,提升并巩固市场份额。(5)其他不可抗力风险。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自然灾害事件、地缘政治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导致物流运输受阻、装机建设周期拉长、产业链供需错配等问题,未来仍可能会出现类似不可抗力事件,给光伏企业经营带来一定风险。风险应对措施:公司将加强对不可抗力风险的分析预判,通过充分发挥自身产业链资源与核心竞争力优势,加强供应链合作,加大客户开发与维护,积极降低不可抗力风险给公司经营带来的不利影响。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通威股份2022年年度董事会188金宝搏官网入口经营评述